第九課 解脫菩提道
1. 課文內容 (Last updated: 2004/08/09)
世間一切都是遷流變化的,停不住,縛不著。人天幸福雖然是快樂,唯短暫而不可靠。有時,世間上的悲劇,更多得令人心酸:生老病死、愛別離苦、怨憎會苦、求不得苦等等的傷痛和恐懼,往往壓迫得令人喘不過氣來。即使生到天上,仍免不了有福盡還墮的悲哀。加上世人那永不滿足的心,"未得時"渴望,"擁有時"擔憂,"失去時"痛苦,可見眾生在輪迴道上,總是營營役役,無片刻安寧!
佛陀出現於世,為眾生解說了四聖諦,教以滅苦之道,令有緣眾生得到究竟的安樂。這些有緣者,聞法知苦,斷集修道,發出離心,求了斷生死輪迴。此一類聞佛說法而發心求解脫者,名為"聲聞"。除了聲聞行者,亦有眾生善根深厚,見春夏秋冬四時變化,悟世間無常,發出離心,觀十二因緣而能自了生死,名為"緣覺"。
聲聞與緣覺行者,出離心懇切,斷煩惱、出生死,已入聖者之流。佛陀為他們所說之法,就稱為解脫之菩提道。
解脫菩提道之修行,主要以四聖諦和八正道為依歸,其中以正見為修行的主導。正見就是如實的知見,而從如實的知見,聲聞行者就能見到"無常"、"苦"、"無我"的三解脫門。見世間"無常",聲聞行者便知當事物變壞的時候,執迷的心會因有渴愛和依戀而生起痛苦的感受;所以見世間"無常",便知是"苦"。既是無常和苦,便不會有一個"一、常、能自我主宰"的"實我",這就是"無我"的意思;因為若有真正能夠主宰的"我",就自然不會有變壞和痛苦的出現。從"無常"、"苦"、"無我"的觀照,聲聞行者便會生起"捨離心",斷除渴愛和依戀,而得煩惱滅盡的涅槃寂靜。
八正道的修行,就是通往滅苦之道。八正道以"正"為核心,而正邪之分是在於"見"的掌握。若"見"出了偏差,就不能稱為八正道,所以八正道是以正見為主導。以下是八正道的解說:
(一) 正見: 是就事物的實在情況,去明白和了解而得出的正確見解;那就是離開個人主觀偏見和希望,而直接了解事物的本來面目。換言之,就是對佛陀所說的四聖諦和緣起法等真理有正確的了解。
(二) 正思維: 就是選取思維那些符合真實,並能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安樂,遠離煩惱的見解和道理;亦即是符合法理的作意思維,所謂"如理作意"便是這個意思。
(三) 正語: 是指由正見和正思維的引導,從而遠離妄語、兩舌、惡口和綺語,而說那些切合時宜,符合事實,符合法理,帶來安樂和有用的言語。
(四) 正業: 是符合正見和正思維的行為和作業,亦即不殺、不盜、不淫、不妄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癡的身口意三業。
(五) 正命: 是指符合國家法律和佛教戒律的謀生方式。例如居士不應從事殺生,以及販賣武器、人口、酒類、毒品、色情等的事業。
(六) 正精進: 即是能夠勤奮努力,堅持不懈地去修行其餘七正道,使能貫徹始終,並令善法生起和滋長,惡法得以消滅和不再復生。
(七) 正念: 就是能夠專心一致地去觀察和了解身體、感受、情緒和心智的活動;並以無常、苦、無我的角度去觀照五蘊身心,以斷除心中的渴愛和依戀,確立正見。
(八) 正定: 是指與正見、正思維、正念相應而專注於一處的心靈狀態。
經文中所說的八正道,本來被視為見道後的修行次第,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能依八正道的精神,把佛法實踐到現實生活中。八正道包含了戒定慧三無漏學,但卻以正見的智慧為主導。所以我們學佛做人,也應以正見為依歸,因為沒有正見的主導,一切行為便會因此隨邪見而出偏差。
正見的培養主要是以"多聞熏習、如理作意"和"正念觀照、如實覺知"而得以培養增長。"多聞"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,繼而能作出篩選比較,乃至融會貫通。 "熏習"則從多聞和親近善知識而得以熏染學習。"如理作意"就是依法理而作思維,繼而能明白領會,成為自心能夠運用的知識。"正念觀照"包含了定和慧的修習,那就是以細心專注的定力和觀察照顧的智慧,來了解身心五蘊,從而能如實覺知到身心的狀態,及對身心五蘊產生正確的見解 —— 正見。
解脫乘行者隨著四聖諦和八正道的修行,便能斷除內心的渴愛、依戀等煩惱。這樣流轉生死的因便得以解除,而不再受縛於六道輪迴中。當煩惱滅盡,生死束縛解除,就能證得究竟清淨涅槃,達到阿羅漢的果位 —— 聲聞行者最高的境界。
在佛教而言,涅槃和阿羅漢果並非生命的盡頭,或是一種不再存在的狀態。佛說涅槃也是站在根本無我的立場而說。既然根本無我,也就無所謂現世有或死後無的存在與不存在的問題。佛陀對他所證得的涅槃有以下的說法:"我獲得的這種法是深湛的,難以見到、難以理解、平靜、崇高、不可思議、微妙,只有智者能體驗。"[註1] 在《法句經》〈樂品〉更有如下的說法:"無疾最上利,知足最上財,信賴最上親,涅槃最上樂。"[註2]
(一) 流轉六道輪迴,風險高,苦多樂少。唯有究竟斷除煩惱,出離生死苦海,才有真正的幸福。
(二) 四聖諦、八正道的修行是以正見為主導,而正見的培養是建基於對事物的如實了解和能夠面對現實。所以時常自欺欺人和活在妄想,是會長養愚癡、障礙正見的。
(三) 涅槃不是生命的盡頭,而是煩惱和痛苦的寂滅,生死束縛的解除。涅槃是不能再以凡夫"有無"或"生滅"的角度來測度和理解的,它是生命的究竟歸宿和最大的幸福。
(四) 聲聞行者雖然能出離生死,入聖者之流,但從利他的角度和證悟的深淺而言,還是未究竟。聲聞行者是為自了生死而發出離心,急斷煩惱,而得入涅槃;他的證悟只能利益自己和身邊的一些人。同時因為急斷煩惱,而不是以尋求真理為修行的理想,所以只能證得緣生法的無常、苦、無我,但是還未能證得甚深不落二邊的緣起中道。
1. 南傳《中尼迦耶》第1167經。[back]
2. 《南傳法句經》,了參法師譯。[back]
(一) 為什麼聲聞乘行者,要出離生死輪迴?
(二) 略述"正見"在解脫菩提道是如何重要。
(三) "正見"、"正思維"和"正念"三者有什麼關係?
(四) 試從解脫乘行者的角度來解釋世間運作的規律。我們如何能按照此規律去改變生命的痛苦和無奈?
(五) 對解脫乘行者來說,什麼是生命的意義?
‧ 聖嚴法師:《學佛知津》(法鼓文化)
‧ 艾雅.凱瑪:《禪與自在解脫》(商周)
‧ 羅睺羅.化普樂:《佛陀的啟示》〔任何刊行本〕